中國汽車行業海外并購主打零部件 三年花了177億美元
專欄:行業新聞
發布日期:2016-06-16
閱讀量:5088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收藏:
近日,德勤中國發布了《2016中國汽車行業對外投資報告》。報告指出,自主品牌汽車和零部件企業自2013年起,三年內已完成海外并購交易共計60宗,涉及金額177億美元。 從增長趨勢來看,中國汽車企業海外建廠速度雖有小幅放緩,但海外并購的交易數量和規模則趨勢漸長,尤其是2015年的整車和海外零部件企業海外并購交易額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 從并購主體而言,零部件企業是海外收購的主力軍,涉及交易在交易總量和總額方面分別占比超出七成和八成以上,這也充分凸顯出了我國零部件企業大而不強的整體現狀。 零部件企業是收購主力軍 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汽車廠商和零部件企業海外并購繼續保持上漲態勢,尤其是投資規模創下歷史新高,主要歸功于中國化工集團以88.14億美元收購意大利輪胎制造商倍耐力,該交易也創下了2015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最大交易規模。 從并購主體來看,零部件企業依舊是收購主力軍,所涉及交易占到總交易量的72%,總交易額的80%以上。2013-2015年,中國汽車和零部件企業在德國市場和美國市場發起的共22起交易中,兩地的并購目標均為零部件企業。 報告指出,其實一些國內汽車零部件巨頭早已活躍于海外并購市場,隨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外延式并購已成為企業實現非有機增長的重要途徑。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約1.2萬余家,盡量數量眾多,但大而不強,行業集中度低,自主研發能力薄弱,主要總成和關鍵部件技術仍受制于國外先進零部件企業。 從并購情況來看,中國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更傾向于收購如傳統發動機系統、變速箱、內飾、空調系統等被外商高度壟斷的細分市場,這對其后續的投資回報以及整合后的協同效應帶來更大裨益,同時也是其為了迅速掌握國內不具備的前瞻性技術、彌補短板的有效途徑之一。 德勤全球并購服務主管Charles Knight分析道:“由于當前國內企業整體技術實力不強,因此大部分的海外并購以獲取海外優質資產為主。數據顯示,單是中國汽車企業在德美兩個汽車制造強國發起的跨境并購項目,便已占總體交易近四成,而兩國的并購目標均為零部件企業。在金融危機過后,很多西方汽車企業在財務壓力之下,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尋找合適買家,這一趨勢也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整車出口形勢持續不樂觀 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整車出口共75.55萬臺,同比下降近20%,較2012年100萬輛的最高峰值相差甚遠。 目前中國汽車出口市場仍然以發展中國家為主,主要集中在亞洲、南美洲和非洲地區。2015年亞洲是中國整車出口最大市場,占比達到50%;非洲、南美市場呈現萎縮趨勢,歐洲市場下跌明顯,東歐地區跌幅更是高達75%。 從具體國家來看,伊朗連續兩年成為中國整車出口第一大目標市場,越南和委內瑞拉增速顯著,出口總量躍升至第二和第三位,其中越南是中國卡車最主要的出口地,占2015年卡車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 此外,值得注意的還有俄羅斯汽車市場。隨著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經濟制裁加劇,本國貨幣面臨大幅貶值,整體汽車市場持續疲軟,導致了中國自主品牌在當地銷量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六家車企銷量跌幅更是超過60%。長城汽車在俄的銷量更是從2013年的近2萬輛暴跌至去年的3181輛。 2014之前,俄羅斯是中國汽車前五大出口國之一,但2015年,俄羅斯在前十五大中國汽車出口國中的占比僅為2%。預計今后一段時間中國車企在俄羅斯新增投資都將持續放緩甚至出現萎縮。 接下來,由于出口市場的關稅及非關稅貿易壁壘、經濟與匯率波動等因素,對自主品牌來說,短期內出口仍舊難見回暖。